近期,全國各地省、市、區(qū)(縣)都在組織開展一系列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學習活動,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當把學習全會精神同貫徹落實結合起來,通過“深學”“真悟”“活用”展開“沉浸式”學習、“深情式”感悟、“體驗式”實踐,真正做到學在深處、悟在真處、干在實處。
“深學”為基,學深學透,展開“沉浸式”學習。學習是成事之基、干事之要。黨員干部當先學、深學全會精神,做好全會精神理論學習的“先鋒隊”。要甘做“小學生”,原原本本學、逐字逐句讀,堅決摒棄“打卡式”學習、“作秀式”研討,通過個人自學、集中授課、交流研討等方式,反復研讀全會公報,認真領會其內涵要義、學透精神實質。要堅持目標導向、問題導向,用真心學、向深處挖,摒棄“蜻蜓點水”“淺嘗輒止”等一知半解式學習,結合公報要求,對標找認識偏差,對表找思想不足,把自己擺進去,把職責擺進去,真正做到思想與認識觸及靈魂,理論學習修得了真功。
“真悟”為要,悟真悟實,開展“深情式”感悟;仡欉^去,展望未來,之所從來,方明所往。全會總結過往經驗,為下一階段發(fā)展謀篇布局、把脈定向,真正做到學有所悟、悟有所得,需要在“真”和“實”上下功夫。要甘做“冷板凳”,久久為功、持之以恒地把公報全文反復咀嚼、仔細揣摩,作為床頭書、手邊活字典,將零碎時間和8小時以外充分利用起來,劃重點、記筆記,真學、真悟、真思,切實做到學有所思、學有所悟、悟有所得。要善于把理論所悟與工作所思結合起來,把全會精神實質與為民服務行動相統(tǒng)一,在深入田間地頭、街頭巷道的工作實踐中,感受為民初心,踐行全會精神,真正實現在靈魂深處悟精神,在思想深處有共鳴。
“活用”為實,用好用活,開展“體驗式”實踐!凹埳系脕斫K覺淺,絕知此事要躬行”,實踐是檢驗學習成果的最有效方式,實干是實現奮斗目標的最佳手段。全會立足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,回顧總結過去的經驗成就、謀劃部署未來的奮斗目標,意義重大、影響深遠。黨員干部不僅要做“理論家”,還要做“實干家”,堅持學以致用、以用驗學,不斷強化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,將全會精神理論內化為堅定的政治信仰和黨性原則,在工作的落實上用活全會精神理論,增強為民服務的工作本領和業(yè)務能力。要甘當“沖鋒家”,勇于到疫情防控、項目征收、鄉(xiāng)村振興等急難險重一線壯筋骨、強體力,善用、活用全會精神處理、應對各類棘手問題,注重總結工作經驗、深挖問題、查找不足,持續(xù)將理論轉化為實踐成果、工作效果,不斷提高處理矛盾問題、化解風險挑戰(zhàn)的能力,真正為群眾辦實事、辦好事。
近期,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在北京召開,全會以“十個堅持”系統(tǒng)總結了我們黨百年奮斗的寶貴歷史經驗,其中“堅持人民至上”深刻揭示了黨和人民血肉相連的魚水情深。作為黨員干部,我們要樹牢“人民至上”的發(fā)展理念,爭做“有心人”“實干家”“奮斗者”,在為民服務的道路上行穩(wěn)致遠,奮力答好人民“考卷”。
爭做不忘初心的“有心人”,時時想著人民。堅持人民至上,不是一個簡單、空洞的口號,而是融入百年大黨骨髓的思想理念。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,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、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。不論是“半條被子”的溫暖故事,還是消除絕對貧困的“人間奇跡”,亦或是疫情防控一線的“逆行身影”,都充分彰顯了百年大黨“以人民為中心”的根本立場。黨員干部要時刻牢記人民至上的理念,把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,真心實意為群眾服務,做心懷人民的“有心人”,在具體工作中,堅持問政于民、問需于民、問計于民,撲下身子傾聽群眾的呼聲、了解群眾的需求,甩開膀子多為群眾辦實事、做好事、解難事,自覺把為民服務的宗旨貫穿工作始終。
爭做起而行之的“實干家”,牢牢根植人民。群眾的評價是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標尺,而若想得到群眾的認可,就得真為民辦事、為民辦實事!翱照務`國,實干興邦!被仡欬h的百年光輝歷程,無數先行者和建設者篳路藍縷、迎難而上,焦裕祿、孔繁森、廖俊波、黃文秀……他們都是以實干踐行心系群眾的優(yōu)秀典范,是人民拍手稱贊的好干部。因此,在實際工作中,黨員干部不能只是單純地傾聽群眾的心聲、了解群眾的需求后,便不管不問,將問題束之高閣,要能彎下腰、沉下心、干實事,對于群眾的操心事、煩心事,應立查立改、即知即辦,實實在在地解決問題,做到凡事有交代、件件有著落、事事有回應,成為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實干家。
爭做不懈求索的“奮斗者”,不斷造福人民。深刻指出,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,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。學者非必為仕,而仕者必為學。進入,踏上新征程,黨員干部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主力軍,應做不懈學習的奮斗者,持之以恒、孜孜不怠地在風雨歷練中鍛造過硬本領、在學習成長中增長知識、在工作進步中增長才干、在挫折磨礪中不斷奮起!皩殑鋒從磨礪出,梅花香自苦寒來”,只有多下“平時功”、敢啃“硬骨頭”,認真學習鉆研業(yè)務知識,在自身工作領域深耕細作,打牢“基本功”,才能當好人民“服務員”,干出為民服務的“碩果”,擦亮為民造福的時代底色。
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《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》指出,黨和人民事業(yè)發(fā)展需要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接續(xù)奮斗,必須抓好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。踏上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,各級組織部門要聚焦“育選管用”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,一如既往擔起“識人用人”的核心職責,確保黨和人民事業(yè)薪火相傳、后繼有人,推動形成青藍相繼、萬馬奔騰的人才工作生動局面。
加強政治歷練,堅持首關原則。首關原則就是指把政治標準作為干部選拔任用的“第一關”,首關不過,余關莫論。年輕干部要把提高政治能力放在第一位。政治方向關乎黨的事業(yè)發(fā)展與前途命運,只有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,才能行穩(wěn)致遠,把偉大事業(yè)不斷推向前進。偉大歷史接續(xù)書寫,偉大斗爭仍在繼續(xù)。面對亂云飛渡的復雜環(huán)境、泰山壓頂的巨大壓力、糖衣炮彈的輪番轟炸,各級組織部門更要嚴把“政治關口”,堅決防止“帶病提拔”“帶病上崗”。要教育引導干部進一步增強“四個意識”、堅定“四個自信”、做到“兩個維護”,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、政治領悟力、政治執(zhí)行力。要以黨史學習教育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實踐活動為契機,著力增強干部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,進一步加強黨性修養(yǎng),強化政治歷練,切切實實筑牢干部的思想政治根基。
拓寬來源渠道,堅持五湖四海。為政之要,惟在得人。一個政黨、一個國家,不能沒有人才,缺少人才就會導致黨和人民的事業(yè)成為“無源之水”“無本之木”。進入,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也帶來了人才需求的“水漲船高”,干部隊伍“青黃不接”問題凸顯,鄉(xiāng)村振興需要人才、科技創(chuàng)新需要人才、生態(tài)保護需要人才……人才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障。國家發(fā)展靠人才,民族振興靠人才。各級組織部門要積極拓寬人才來源渠道,堅持五湖四海、任人唯賢,廣開進賢之路,廣納天下英才,不斷擴大人才干部隊伍的“蓄水池”;要進一步解放思想,克服慣性思維,秉持人崗相適、人事相宜的理念,放眼各條戰(zhàn)線,深入各個領域,既要積極引入主動作為的“顯性”干部,又要深度挖掘默默無聞的“隱形”干部,確保德才兼?zhèn)、勤政務實的?yōu)秀干部有為有位,有位更有為。
優(yōu)化成長路徑,堅持磨煉成才。刀在石上磨,人在事上練。越是艱苦環(huán)境、吃勁崗位,越是困難大、矛盾多的地方,越能磨礪干部的品質,考驗干部的毅力,增長干部的才能。不過幾次“婁山關”,不捧幾次“燙手山芋”,何以磨出“真功夫”、練就“大心臟”;鶎右痪是干部增長見識、了解國情的大課堂,是磨礪才干、積累經驗的練兵場,也是錘煉意志、砥礪作風的磨刀石。各級組織部門要有計劃地把政治素養(yǎng)好、有能力、有責任感的年輕干部放到改革第一線、斗爭最前沿,多墩墩苗、多扎扎根,遞進式歷練,全方位磨煉,使年輕干部經歷更豐富、閱歷更完整、能力更扎實。要注重剪枝培根,放任式“墩苗”只會導致“歪枝斜杈”,需要時刻關注青年干部思想動態(tài),了解心理變化,做到嚴管與厚愛結合,激勵與約束并重,對苗頭性問題抓早抓小、防微杜漸,確保年輕干部健康成長、全面發(fā)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