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到人生的長河里,高考只是一次經歷,或成功或失敗,都以此為起點開啟你繼續(xù)體驗經歷人生的大門,只要努力,只要做好自己,都會最終成就自己,本文主要幫大家整理了湖南大學預測分數線是多少的話題,包含湖南大學在全國各省錄取分和錄取位次,考生可以對照自己的省份查詢湖南大學在本省的錄取分和位次數據,及2023年湖南大學預測分數數據。
湖南大學預測分數線是414分到659分之間,最低錄取位次排名在78748名到478名之間,不同的省份錄取預測分和位次不同。
1、湖南大學在湖北2022年物理(物理+(化或生))最低錄取分數線是585分,其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2915名;
2、湖南大學在湖北2022年物理(物理+不限)最低錄取分數線是603分,其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7336名;
3、湖南大學在湖南2022年物理(物理+(化學或生物))最低錄取分數線是603分,其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7411名;
4、湖南大學在廣東2022年歷史(歷史+不限)最低錄取分數線是570分,其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6203名;
5、湖南大學在廣東2022年歷史(歷史+不限)最低錄取分數線是593分,其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2337名;
6、湖南大學在廣西2022年理科最低錄取分數線是577分,其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8005名;
1、2022年湖南大學在全國各省錄取分數線
招生省份 | 科目(選科要求) | 所在批次/段 | 年份 | 最低錄取分 | 最低位次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北京 | 綜合(不限) | 本科 | 2022 | 618 | 6248 |
北京 | 綜合(物 或 化 或 生) | 本科 | 2022 | 618 | 6248 |
北京 | 綜合(物) | 本科 | 2022 | 619 | 6115 |
北京 | 綜合(物 或 化) | 本科 | 2022 | 619 | 6115 |
北京 | 綜合(史) | 本科 | 2022 | 625 | 5408 |
天津 | 綜合(物 或 化 或 生) | 本科A | 2022 | 651 | 4761 |
天津 | 綜合(物 或 化) | 本科A | 2022 | 652 | 4625 |
天津 | 綜合(物) | 本科A | 2022 | 654 | 4302 |
天津 | 綜合(不限) | 本科A | 2022 | 656 | 4026 |
天津 | 綜合(史) | 本科A | 2022 | 659 | 3611 |
河北 | 歷史 | 本科 | 2022 | 608 | 1424 |
河北 | 物理 | 本科 | 2022 | 604 | 8390 |
山西 | 理科 | 本一A | 2022 | 584 | 4771 |
山西 | 文科 | 本一A | 2022 | 576 | 702 |
內蒙古 | 理科 | 本一A | 2022 | 547 | 5755 |
內蒙古 | 理科 | 本一B | 2022 | 521 | 9601 |
內蒙古 | 文科 | 本一A | 2022 | 549 | 968 |
內蒙古 | 文科 | 本一B | 2022 | 549 | 968 |
遼寧 | 歷史 | 本科 | 2022 | 603 | 1048 |
遼寧 | 物理 | 本科 | 2022 | 610 | 6880 |
吉林 | 理科 | 本一A | 2022 | 547 | 7640 |
吉林 | 文科 | 本一A | 2022 | 556 | 871 |
黑龍江 | 理科 | 本一A | 2022 | 562 | 4717 |
黑龍江 | 文科 | 本一A | 2022 | 563 | 635 |
上海 | 綜合(不限) | 本科 | 2022 | 557 | 5730 |
上海 | 綜合(物) | 本科 | 2022 | 558 | 5551 |
上海 | 綜合(物 或 化 或 生) | 本科 | 2022 | 558 | 5551 |
江蘇 | 歷史(歷史+不限) | 本科 | 2022 | 555 | 9528 |
江蘇 | 歷史(歷史+不限) | 本科 | 2022 | 592 | 1697 |
江蘇 | 物理(物理+不限) | 本科 | 2022 | 569 | 36535 |
江蘇 | 物理(物理+化學) | 本科 | 2022 | 604 | 11739 |
江蘇 | 物理(物理+(化學或生物)) | 本科 | 2022 | 609 | 9523 |
江蘇 | 物理(物理+不限) | 本科 | 2022 | 610 | 9115 |
浙江 | 綜合 | 1段 | 2022 | 641 | 12941 |
安徽 | 理科 | 本一 | 2022 | 616 | 6265 |
安徽 | 文科 | 本一 | 2022 | 593 | 1040 |
福建 | 歷史(歷史+不限選考科目) | 本科 | 2022 | 603 | 1064 |
福建 | 物理(物理+不限選考科目) | 本科 | 2022 | 549 | 26813 |
福建 | 物理(物理+選考化學) | 本科 | 2022 | 611 | 6067 |
福建 | 物理(物理+(選考化學或生物)) | 本科 | 2022 | 613 | 5631 |
福建 | 物理(物理+不限選考科目) | 本科 | 2022 | 614 | 5422 |
江西 | 理科 | 本一 | 2022 | 599 | 5024 |
江西 | 文科 | 本一 | 2022 | 529 | 14829 |
江西 | 文科 | 本一 | 2022 | 593 | 940 |
山東 | 綜合 | 1段 | 2022 | 592 | 20081 |
山東 | 綜合 | 1段 | 2022 | 597 | 16716 |
河南 | 理科 | 本一 | 2022 | 615 | 8816 |
河南 | 文科 | 本一 | 2022 | 597 | 1415 |
湖北 | 歷史(歷史+不限) | 本科 | 2022 | 592 | 1927 |
湖北 | 歷史(歷史+不限) | 本科 | 2022 | 595 | 1689 |
湖北 | 物理(物理+不限) | 本科 | 2022 | 504 | 60266 |
湖北 | 物理(物理+化學) | 本科 | 2022 | 581 | 14468 |
湖北 | 物理(物理+(化或生)) | 本科 | 2022 | 585 | 12915 |
湖北 | 物理(物理+不限) | 本科 | 2022 | 589 | 11482 |
湖北 | 物理(物理+不限) | 本科 | 2022 | 593 | 10157 |
湖北 | 物理(物理+化學) | 本科 | 2022 | 601 | 7842 |
湖北 | 物理(物理+(化或生)) | 本科 | 2022 | 601 | 7842 |
湖北 | 物理(物理+不限) | 本科 | 2022 | 603 | 7336 |
湖南 | 歷史(歷史+不限) | 本科 | 2022 | 589 | 1737 |
湖南 | 歷史(歷史+不限) | 本科 | 2022 | 599 | 1010 |
湖南 | 物理(物理+不限) | 本科 | 2022 | 568 | 21246 |
湖南 | 物理(物理+化學) | 本科 | 2022 | 591 | 11205 |
湖南 | 物理(物理+(化學或生物)) | 本科 | 2022 | 592 | 10861 |
湖南 | 物理(物理+不限) | 本科 | 2022 | 593 | 10493 |
湖南 | 物理(物理+不限) | 本科 | 2022 | 598 | 8925 |
湖南 | 物理(物理+化學) | 本科 | 2022 | 602 | 7690 |
湖南 | 物理(物理+(化學或生物)) | 本科 | 2022 | 603 | 7411 |
湖南 | 物理(物理+不限) | 本科 | 2022 | 604 | 7135 |
廣東 | 歷史(歷史+不限) | 本科 | 2022 | 570 | 6203 |
廣東 | 歷史(歷史+不限) | 本科 | 2022 | 593 | 2337 |
廣東 | 物理(物理+不限) | 本科 | 2022 | 544 | 78748 |
廣東 | 物理(物理+化學) | 本科 | 2022 | 610 | 15124 |
廣東 | 物理(物理+不限) | 本科 | 2022 | 613 | 13570 |
廣東 | 物理(物理+(化學或生物學)) | 本科 | 2022 | 613 | 13793 |
廣西 | 理科 | 本一 | 2022 | 577 | 8005 |
廣西 | 文科 | 本一 | 2022 | 616 | 690 |
海南 | 綜合(物) | 本科 | 2022 | 617 | 7995 |
海南 | 綜合(物 或 化) | 本科 | 2022 | 693 | 1775 |
海南 | 綜合(物) | 本科 | 2022 | 698 | 1589 |
海南 | 綜合(物 或 化 或 生) | 本科 | 2022 | 699 | 1548 |
海南 | 綜合(不限) | 本科 | 2022 | 702 | 1451 |
海南 | 綜合(史) | 本科 | 2022 | 719 | 952 |
重慶 | 歷史 | 本科 | 2022 | 592 | 1244 |
重慶 | 物理 | 本科 | 2022 | 593 | 7427 |
四川 | 理科 | 本一 | 2022 | 622 | 9386 |
四川 | 文科 | 本一 | 2022 | 560 | 9672 |
四川 | 文科 | 本一 | 2022 | 602 | 1578 |
貴州 | 理科 | 本一 | 2022 | 583 | 4035 |
貴州 | 文科 | 本一 | 2022 | 628 | 683 |
云南 | 理科 | 本一 | 2022 | 598 | 8874 |
云南 | 理科 | 本一 | 2022 | 622 | 4389 |
云南 | 文科 | 本一 | 2022 | 630 | 1650 |
云南 | 文科 | 本一 | 2022 | 643 | 775 |
陜西 | 理科 | 本一 | 2022 | 533 | 18860 |
陜西 | 理科 | 本一 | 2022 | 578 | 7905 |
陜西 | 文科 | 本一 | 2022 | 520 | 6479 |
陜西 | 文科 | 本一 | 2022 | 585 | 831 |
甘肅 | 理科 | 本一 | 2022 | 555 | 3663 |
甘肅 | 文科 | 本一 | 2022 | 563 | 478 |
青海 | 理科 | 本一 | 2022 | 494 | 1653 |
青海 | 文科 | 本一 | 2022 | 514 | 490 |
寧夏 | 理科 | 本一 | 2022 | 531 | 1486 |
寧夏 | 文科 | 本一 | 2022 | 534 | 863 |
新疆 | 理科 | 本一 | 2022 | 537 | 2162 |
新疆 | 理科 | 本一(單列類外語) | 2022 | 414 | 1553 |
新疆 | 文科 | 本一 | 2022 | 479 | 1920 |
新疆 | 文科 | 本一 | 2022 | 532 | 480 |
新疆 | 文科 | 本一(單列類外語) | 2022 | 458 | 2819 |
2、2021年湖南大學在全國各省錄取分數線
招生省份 | 科目(選科要求) | 所在批次/段 | 年份 | 最低錄取分 | 最低位次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北京 | 綜合(物 或 化 或 生) | 本科 | 2021 | 615 | 5971 |
北京 | 綜合(物) | 本科 | 2021 | 616 | 5860 |
北京 | 綜合(物 或 化) | 本科 | 2021 | 617 | 5719 |
北京 | 綜合(不限) | 本科 | 2021 | 618 | 5597 |
北京 | 綜合(史) | 本科 | 2021 | 619 | 5479 |
天津 | 綜合(物 或 化) | 本科A | 2021 | 648 | 4641 |
天津 | 綜合(物) | 本科A | 2021 | 649 | 4516 |
天津 | 綜合(物 或 化 或 生) | 本科A | 2021 | 649 | 4516 |
天津 | 綜合(不限) | 本科A | 2021 | 653 | 4021 |
天津 | 綜合(史) | 本科A | 2021 | 660 | 3192 |
河北 | 歷史 | 本科 | 2021 | 616 | 1161 |
河北 | 物理 | 本科 | 2021 | 616 | 7907 |
山西 | 理科 | 本一A | 2021 | 596 | 5081 |
山西 | 文科 | 本一A | 2021 | 604 | 767 |
內蒙古 | 理科 | 本一A | 2021 | 575 | 3766 |
內蒙古 | 理科 | 本一B | 2021 | 565 | 4670 |
內蒙古 | 文科 | 本一A | 2021 | 579 | 1080 |
內蒙古 | 文科 | 本一B | 2021 | 550 | 2411 |
遼寧 | 歷史 | 本科 | 2021 | 626 | 767 |
遼寧 | 物理 | 本科 | 2021 | 621 | 6145 |
吉林 | 理科 | 本一A | 2021 | 560 | 5800 |
吉林 | 文科 | 本一A | 2021 | 572 | 1013 |
黑龍江 | 理科 | 本一A | 2021 | 582 | 4044 |
黑龍江 | 文科 | 本一A | 2021 | 595 | 580 |
上海 | 綜合(不限) | 本科 | 2021 | 549 | 5724 |
上海 | 綜合(物) | 本科 | 2021 | 549 | 5724 |
上海 | 綜合(物 或 化 或 生) | 本科 | 2021 | 550 | 5535 |
江蘇 | 歷史(歷史+不限) | 本科 | 2021 | 601 | 1558 |
江蘇 | 物理(物理+化學) | 本科 | 2021 | 599 | 8488 |
江蘇 | 物理(物理+(化學或生物)) | 本科 | 2021 | 599 | 8488 |
江蘇 | 物理(物理+不限) | 本科 | 2021 | 601 | 7791 |
浙江 | 綜合 | 1段 | 2021 | 637 | 12927 |
安徽 | 理科 | 本一 | 2021 | 628 | 5861 |
安徽 | 文科 | 本一 | 2021 | 637 | 933 |
福建 | 歷史(歷史+不限選考科目) | 本科 | 2021 | 602 | 1106 |
福建 | 物理(物理+選考化學) | 本科 | 2021 | 615 | 6038 |
福建 | 物理(物理+(選考化學或生物)) | 本科 | 2021 | 617 | 5596 |
福建 | 物理(物理+不限選考科目) | 本科 | 2021 | 621 | 4859 |
江西 | 理科 | 本一 | 2021 | 616 | 4991 |
江西 | 文科 | 本一 | 2021 | 626 | 869 |
山東 | 綜合 | 1段 | 2021 | 605 | 13945 |
河南 | 理科 | 本一 | 2021 | 633 | 9067 |
河南 | 文科 | 本一 | 2021 | 634 | 1351 |
湖北 | 歷史(歷史+不限) | 本科 | 2021 | 617 | 1835 |
湖北 | 歷史(歷史+不限) | 本科 | 2021 | 620 | 1574 |
湖北 | 物理(物理+化學) | 本科 | 2021 | 609 | 12937 |
湖北 | 物理(物理+(化或生)) | 本科 | 2021 | 613 | 11541 |
湖北 | 物理(物理+不限) | 本科 | 2021 | 616 | 10528 |
湖北 | 物理(物理+不限) | 本科 | 2021 | 617 | 10212 |
湖北 | 物理(物理+化學) | 本科 | 2021 | 626 | 7559 |
湖北 | 物理(物理+(化或生)) | 本科 | 2021 | 626 | 7559 |
湖北 | 物理(物理+不限) | 本科 | 2021 | 628 | 6992 |
湖南 | 歷史(歷史+不限) | 本科 | 2021 | 598 | 1796 |
湖南 | 歷史(歷史+不限) | 本科 | 2021 | 610 | 951 |
湖南 | 物理(物理+(化學或生物)) | 本科 | 2021 | 607 | 9570 |
湖南 | 物理(物理+不限) | 本科 | 2021 | 607 | 9570 |
湖南 | 物理(物理+化學) | 本科 | 2021 | 608 | 9226 |
湖南 | 物理(物理+不限) | 本科 | 2021 | 613 | 7699 |
湖南 | 物理(物理+化學) | 本科 | 2021 | 615 | 7157 |
湖南 | 物理(物理+(化學或生物)) | 本科 | 2021 | 617 | 6609 |
湖南 | 物理(物理+不限) | 本科 | 2021 | 618 | 6363 |
廣東 | 歷史(歷史+不限) | 本科 | 2021 | 609 | 2007 |
廣東 | 歷史(歷史+不限) | 本科 | 2021 | 609 | 1976 |
廣東 | 物理(物理+化學) | 本科 | 2021 | 614 | 15224 |
廣東 | 物理(物理+(化學或生物學)) | 本科 | 2021 | 617 | 13487 |
廣東 | 物理(物理+不限) | 本科 | 2021 | 621 | 11810 |
廣西 | 理科 | 本一 | 2021 | 599 | 4503 |
廣西 | 文科 | 本一 | 2021 | 616 | 666 |
海南 | 綜合(物 或 化 或 生) | 本科 | 2021 | 690 | 1773 |
海南 | 綜合(物 或 化) | 本科 | 2021 | 691 | 1738 |
海南 | 綜合(物) | 本科 | 2021 | 693 | 1669 |
海南 | 綜合(史) | 本科 | 2021 | 704 | 1288 |
海南 | 綜合(不限) | 本科 | 2021 | 707 | 1190 |
重慶 | 歷史 | 本科 | 2021 | 618 | 1192 |
重慶 | 物理 | 本科 | 2021 | 627 | 7038 |
四川 | 理科 | 本一 | 2021 | 628 | 8772 |
四川 | 文科 | 本一 | 2021 | 606 | 1441 |
貴州 | 理科 | 本一 | 2021 | 578 | 4935 |
貴州 | 文科 | 本一 | 2021 | 640 | 637 |
云南 | 理科 | 本一 | 2021 | 592 | 9314 |
云南 | 理科 | 本一 | 2021 | 616 | 4458 |
云南 | 文科 | 本一 | 2021 | 621 | 1815 |
云南 | 文科 | 本一 | 2021 | 641 | 655 |
陜西 | 理科 | 本一 | 2021 | 583 | 7362 |
陜西 | 文科 | 本一 | 2021 | 613 | 727 |
甘肅 | 理科 | 本一 | 2021 | 569 | 3487 |
甘肅 | 文科 | 本一 | 2021 | 591 | 496 |
青海 | 理科 | 本一 | 2021 | 505 | 1734 |
青海 | 文科 | 本一 | 2021 | 541 | 356 |
寧夏 | 理科 | 本一 | 2021 | 535 | 1612 |
寧夏 | 文科 | 本一 | 2021 | 596 | 293 |
新疆 | 理科 | 本一 | 2021 | 556 | 2401 |
新疆 | 理科 | 本一(單列類外語) | 2021 | 398 | 1948 |
新疆 | 文科 | 本一 | 2021 | 575 | 446 |
新疆 | 文科 | 本一(單列類外語) | 2021 | 471 | 304 |
湖南大學位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長沙,校區(qū)坐落在湘江之濱、岳麓山下,享有“千年學府,百年名校”之譽。學校辦學歷史悠久、教育傳統優(yōu)良,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、國家“211工程”“985工程”重點建設高校、國家“世界一流大學”建設高校。湖南大學辦學起源于公元976年創(chuàng)建的岳麓書院,歷經宋、元、明、清等朝代的變遷,始終保持著文化教育教學的連續(xù)性。1903年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,1926年定名為湖南大學,1937年成為國民政府教育部16所國立大學之一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,中共“一大”代表、教育家李達任新中國第一任湖南大學校長,毛澤東同志親筆題寫校名。2000年,湖南大學與湖南財經學院合并組建成新的湖南大學。在長期的辦學歷程中,學校繼承和發(fā)揚“傳道濟民、愛國務實、經世致用、兼容并蓄”的優(yōu)良傳統,積淀了以校訓“實事求是、敢為人先”、校風“博學、睿思、勤勉、致知”湖大精神,確立了“基礎扎實、視野開闊、德才兼?zhèn)洹钡娜瞬排囵B(yǎng)總目標。形成了傳統文化教育和強化實踐教學的辦學特色,為國家和社會培養(yǎng)了一大批“基礎扎實、思維活躍、適應能力強、綜合素質高”的高級專門人才,許多畢業(yè)生成長為著名專家學者、杰出企業(yè)家和優(yōu)秀黨政管理人才,師生中先后有39人當選為“學部”委員和“兩院”院士。學校設有研究生院和25個學院,學科專業(yè)涵蓋哲學、經濟學、法學、教育學、文學、歷史學、理學、工學、管理學、醫(yī)學、藝術學等11大門類。擁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8個、博士專業(yè)學位授權3個、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5個、碩士專業(yè)學位授權26個、本科招生專業(yè)62個,建有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2個、國家重點學科二級學科14個、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8個。目前化學、工程學、材料科學、物理學、生物與生物化學、環(huán)境生態(tài)學、計算機科學、數學、社會科學總論9個學科進入ESI排名前1%,其中工程學、化學學科躋身前1‰,7個學科入選國防特色學科,化學、機械工程學科進入教育部“世界一流建設學科”建設行列。學,F有全日制在校學生37000余人,其中本科生20000余人,研究生15000余人。擁有教職工4000余人,其中專任教師2250人,院士12人,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5人,國家級特殊人才56人,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4人,國家優(yōu)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人,獲國家級教學名師獎6人,科技部創(chuàng)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(chuàng)新領軍人才14人,教育部新世紀優(yōu)秀人才支持計劃134人。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“創(chuàng)新研究群體”4個、教育部創(chuàng)新團隊8個,國防科技工業(yè)局創(chuàng)新團隊1個。學校建有5個國家級人才培養(yǎng)基地、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,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,擁有8個國家級教學團隊、6個人才培養(yǎng)模式創(chuàng)新實驗區(qū),入選全國首批深化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教育改革示范高校、全國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典型經驗高校、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基地。十三五期間,學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、二等獎2項;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(yè)建設點20個;入選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、精品視頻公開課31門,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37門;獲“互聯網+”“挑戰(zhàn)杯”“創(chuàng)青春”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競賽金獎、銀獎19項。學校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、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、國家級國際合作基地3個、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、國防科工局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1個、教育部重點實驗室4個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個、教育部高等學校學科創(chuàng)新引智基地5個,參與組建國家“2011協同創(chuàng)新中心”3個。十三五期間,學校入選中國高被引學者19人次,全球高被引學者14人次;獲國家科學技術獎16項(牽頭11項),教育部人文社科獎9項。學校建有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和“兩山一湖”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基地,與32個省(市、區(qū))和上千家企業(yè)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。學校設有科技成果轉化中心(知識產權中心),運營管理的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是第三家國家超級計算中心,為高校、科研機構、政府和企事業(yè)等近2000家用戶單位提供集“科學研究、技術創(chuàng)新、公共服務、人才培養(yǎng)”于一體的融合創(chuàng)新服務。學校與世界上160余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與交流關系,現有來自87個國家和地區(qū)的各類留學生近1000人,近五年來有2000余名學生赴國(境)外合作院校交流學習或聯合培養(yǎng)。學校校園占地面積239.776萬平方米,校舍建筑面積144.635萬平方米。截至2020年12月31日,全校擁有藏書756.92萬冊、中外文數據庫113個。全網支持下一代互聯網IPv6,校園核心網實現40Gbps帶寬互聯,校園有線網和無線網覆蓋所有教學樓、辦公樓和學生公寓。結合大數據、云計算、移動互聯等信息技術實現了全方位的信息化教學、管理及服務!奥瓷轿∥,湘水泱泱,宏開學府,濟濟滄滄;承朱張之緒,取歐美之長”,歷經千年滄桑的湖南大學,堅持以
中南林業(yè)科技大學轉專業(yè)政
時間:2024-07-12 11:0:36湖南工業(yè)大學轉專業(yè)政策規(guī)
時間:2024-07-12 11:0:24南華大學轉專業(yè)政策規(guī)定及
時間:2024-07-12 11:0:26湖南工商大學轉專業(yè)政策規(guī)
時間:2024-07-12 11:0:34